犀利喜劇《誰才是導演》

名影評人 何瑞珠

暗諷「支持國片」的盲目與國際影展的無聊,劇本精彩犀利,雖是丹麥片,卻剛巧說中了台灣的電影百態。

傳言這是諷刺丹麥名導拉斯馮提爾的電影,但《誰才是導演》卻讓住在台灣的我們全都看得笑到肚疼,因為《誰才是導演》的劇情根本就可直接套用在慘澹經營的台灣電影業上。

劇中有一票難求的《哈利波特》和全場只有三名觀眾的「丹麥得獎國片」,以及觀眾看完「丹麥得獎片」氣到砸毀電影院要求退票,而且丹麥戲院裡的爆米花和可樂加起來也比電影票還貴,最神似的是,不管「丹麥片」是自我沈溺還是粗製濫造,媒體全都一面倒的「支持國片」。這位住在遙遠丹麥的編劇應該不清楚台灣電影工業的現況,但去掉片中的丹麥冠詞後,《誰才是導演》看來就是部嘲諷台灣電影業百態的紀錄片。

編劇對當今的國際影展片顯然有很多不滿,他不僅醜化自我中心的導演,還刻意凸顯這種電影的拗口台詞、不生活化的劇情和奇差無比的票房,甚至還嘲諷國際影展頒的雜七雜八獎,電影前半段的台詞幾乎句句命中要害,讓人彷彿聽到編劇正破口大罵那些與觀眾有著最遙遠距離的「國際影展片」,後半段則在一名老百姓胡搞拍出一部類昆丁塔倫提諾的槍戰B級片後突然自我領悟,電影圈其實只是個大騙局。

精彩犀利的劇本奠定了《誰才是導演》的不敗地位,我本來覺得這部片的角色都有點過於執拗,但後來發現,現實中的台灣處處充斥著片中的自我沈溺片和B級爛片,但台灣電影工作者卻比《誰才是導演》的角色還偏執,而誰是出錢拍這些片的冤大頭呢?就是我們這些納稅人。當我認知到這超級好笑的戲碼原來真的在自己國家上演時,就開始有點笑不出來了。

轉載自 ’07/10/18第334期 壹週刊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