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四季。侯麥】影展 9/07∼10/04



春天的故事
夏天的故事
秋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Eric Rohmer

影展簡介
導演介紹
春天的故事
夏天的故事
秋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電影官網                                    中文部落格

【愛情。四季。侯麥】影展簡介

生活就是喜劇 愛情也算哲學

-名影評人 聞天祥

侯麥可以說是以連串「系列」電影享譽影壇的。「六個道德故事」、「喜劇與諺語」系列是他自六○到八○年代的創作主力,其中《克萊兒之膝》、《慕德之夜》、《綠光》、《我女朋友的男朋友》都已是公認的經典。「四季故事」則是他九○年代的代表作。

《春天的故事》(1990)描述妙齡少女看不順眼父親的年輕女友,於是處心積慮想把新認識的女哲學老師介紹給他,結果卻弄巧成拙。《秋天的故事》(1998)變成大夥忙著幫中年剩女找男友,但介紹人個個心猿意馬,竟出其不意促成良緣。

《夏天的故事》(1996)講的是優柔寡斷的男孩,夾處在「夢寐以求」、「垂手可得」和「旁觀者清」的三個女孩間,方寸大亂的愛情選擇題。《冬天的故事》(1992)反過來讓女主角有三個男人愛,她卻擇善固執為這些關係畫出界線,然後等待奇蹟。

以上簡述,你會以為「四季故事」好像兩兩成對,互為反照。其實也未必。應該說侯麥不落俗套,即使相似的材料,換個作法,他就能調配出截然不同的味道。《春天》明亮中帶著浮動,《夏天》熱情卻也焦躁,《秋天》成熟醇厚餘韻不絕,《冬天》則有等待奇蹟的毅然決然。而且在1992的《冬天》和1996的《夏天》之間,侯麥還岔出去拍了另外兩部片子。亦即這個系列大可以獨立欣賞,也不必按照節氣或拍攝順序來看,各有各趣味;合觀對照,只會更令人拍案叫絕。

以前曾有美國論者說看侯麥電影就像在看油漆牆壁,楊德昌卻在1987金馬影展特刊讚美侯麥是「世界上最知道如何拍電影的人」!天差地遠的評價,正說明他美學的獨到。侯麥電影接近生活的程度,彷彿信手摭拾、不費功夫;然而這宛如呼吸的自然節拍,才是導演最困難的功課。不可思議的是拍攝「四季」系列的侯麥,已經年過七十,但是他對愛情、青春的掌握,絲毫不見老氣。他本來就不是早慧天才,在「法國新浪潮」的五虎將裡,屬他最年長,卻又最晚走紅,但路遙知馬力,侯麥從不過時。幾乎所有人都能在「四季」看到自己卻毫不刺眼,因為大師的幽默體恤,雖然一針見血,卻讓人甘之如飴!

聞天祥,著名影評人,現任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並於台灣藝術大學、銘傳大學等校授課。

春天的戀情,來無影、去無蹤…
夏天的戀情,三心兩意、不知何去何從…
秋天的戀情,需要費心照料,才能等到瓜熟蒂落…
冬天的戀情,非得地老天荒、苦苦守候…

影壇不朽的愛情專家侯麥(Eric Rohmer),慢功細活地將他鑽研的心得,凝聚為四部影片:四季的故事-分別以春、夏、秋、冬作為主題、背景,講述最讓影迷們狂熱的愛情小品故事。侯麥的電影,充滿著文學與哲學的氣味,透過故事中男男女女,陳述他說也說不盡、關於愛情與道德的雋永人生智慧…。

侯麥在一跨入21世紀,即熱情不減跟進數位風潮、嘗試以新的數位技術來拍攝電影。此次【愛情。四季。侯麥】(Contes Des Quatre Saisons。Eric Rohmer)影展則是台灣首次將侯麥四部愛情經典,以數位修復電影拷貝(Digital Cinema Print)在戲院作影史上最飽滿的完美呈現,一旦錯過、永生不再…。

[BACK]

【巔峰侯麥】-關於導演

“侯麥是世界上最知道如何拍電影的人”

-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楊德昌

艾力侯麥(Eric Rohmer,1920∼2010)是法國電影新浪潮中最老,卻最晚贏得國際注目的電影作者。1963年,他改編自己小說集「六個道德故事」的作品陸續面世(從62年《蘇珊的愛情事業》到72年的《午后之戀》),才將他帶上國際名導的地位。

1980年開始,另一個十年,侯麥呈現出另一個系列電影「喜劇與諺語」(從80年的《飛行員之妻》到87年《我女朋友的男朋友》),引用法國的諺語成為一部電影的主旨,是他在國際影展上獲獎最多的高潮時期,尤以《綠光》為代表。

1990年起,侯麥開始創作「四季的故事」系列,一樣令人熟悉的侯麥,帶來四種不同的感受,每部都幾乎可稱得上他的巔峰之作。2001年,他獲頒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受讚譽為「無可取代地記錄下每個時代不同的社會意義,堅持自我,在快速變動的市場需求與美學風格中屹立不搖」的大師。侯麥在跨越21世紀後,曾熱情不減跟進數位風潮、嘗試以新的數位技術拍攝宮廷片《貴婦與公爵》(L'Anglaise et le Duc),教人不得不讚嘆他創作力的老當益壯。

侯麥完全懂得說故事,而且懂得編一個充滿懷疑、背叛、親吻和眼淚的故事…。此次【愛情。四季。侯麥】(Contes Des Quatre Saisons。Eric Rohmer)影展則將侯麥四部90年的巔峰作品全部以完美數位修復電影拷貝放映、一次精彩呈現!

[BACK]

【愛情四季】-關於電影

繁華綻開之外,有春雷的驚蟄…

-麥若愚

侯麥的「四季」系列電影像是杯清澈的白開水,那個季節喝,什麼年齡喝,或者不同的人生階段喝,都能喝出不同的滋味,這杯看似平易簡單的白開水,能喝出心靈的渴望,滋潤生命的神采。

《春天的故事》背景在巴黎的市區與近郊,沿著塞納河、穿梭幾幢公寓、流漣別墅花園,兩個女孩的巧遇,發展出一對父女面對父親結交女友的愛情辯証,哲學、鋼琴、園藝,平凡簡單的生活行為之下,擺盪的是法國人面對與處理感情事宜有浪漫也有堅持的態度。

女兒不喜歡父親的小女友,當她巧遇有哲學老師身份的女子,想撮合給老爸,女老師成熟穩健,但對於生活秩序卻有著極嚴格的要求,即使她並不排斥女友的父親,卻不願成為這位父親原本並不穩固感情的破壞者。

當繁花開始綻開的春天,當主人都不太駐足的公寓有了鮮花的擺設,當冬季過後的別墅花園有人願意修剪,侯麥《春天的故事》除了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有人與屋子、人與家、人與家人之間的可能疏離卻又親密的連結。

環繞在四個角色之間的關係與對話,是《春天的故事》劇本最精彩之處,從看似生活化的閒話家常,到建構在哲理與心理學基礎上的思考與行為,從看似通俗的男女關係,發展到互有盤算與各有堅持的情感辯証,侯麥的春天,繁華綻開之外,有春雷的驚蟄,也有春雨的迷濛。

麥若愚,資深媒體人。亞太影展、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著作《麥若愚的電影世界》。

《春天的故事》Conte de printemps -我向春天預約了你的愛情

青青草地上 尋著白色小花的秘密 讓我找到你藏在樹洞裡的日記

麻煩妳,愛上他,當我媽!少女娜塔莎在無聊透頂的派對中,和不甘寂寞的高中女老師珍妮,一夜之間意外地結為莫逆之交,情誼之深甚至讓娜塔莎希望完美的珍妮能夠取代伊芙-爸爸那個討人厭的幼齒女友-成為她的新媽媽,於是她開始設下了一個個愛情陷阱。

先是一頓溫馨的家庭晚餐,卻被伊芙搞得毫無情調,接著則是精心企劃的鄉間春遊,好培養戀愛的氣氛,但該死,怎麼不該出現的伊芙又跟來了呢?迷人的春光中,有喜鵲、有烏鴉,還有兩隻搞不清楚狀況的呆頭鵝,是否真能湊出一雙比翼鳥呢?

四季中最雲淡風輕的一部,有著春天如夢初醒、乍暖還寒的味道,一切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充滿了可塑性,讓人回味無窮。

[BACK]

尋找你的夏日情人…

-膝關節

感情的多樣性,在於我們遇上什麼樣的對手,決定我們在每段愛情裡的主動被動、積極消極。人更是從比較之中,尋出自己的理想愛情會是什麼模樣。法國導演艾力侯麥的每部作品在跨越時代數十年仍然犀利,不管是早期「六個道德故事」或是「喜劇與諺語」系列,「四季系列」更是他招牌裡的經典款,永遠不退流行。

「四季系列」裡最早引進台灣的,是《夏天的故事》。但沒照著季節順序看,也不影響觀影邏輯與樂趣。每一季都是獨立故事,詮釋男女感情裡的各種組合與可能性。由於這一季討論的主題非常鮮明,讓觀眾很快都能有所感觸,對於不熟悉法式電影節奏的人,《夏天的故事》算是相當容易咀嚼消化的愛情現世報哲學。

故事敘述男主角賈斯柏與女友蕾娜約定要到南法渡假,但蕾娜行程有異,賈斯柏只好獨自先抵達。當地餐廳服務員瑪戈對他頗有好感,相識後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此刻兩人發展到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瑪戈倒想撮合他與玩咖蘇蓮,正當主動大膽的蘇蓮把賈斯柏電得暈頭轉向時,賈斯柏的正牌女友蕾娜來了。

《夏天的故事》切剖優柔寡斷的男性如此周旋在不同感情屬性,時而令人同情,時而令人生氣,觀眾難免會以道德觀審核每一段感情,但每一段都是不堪考驗的。男人們在感情這條河裡常抱錯浮木,導致愛情悲劇重複上演,就像故事結尾那幾通電話。夏日戀曲容易讓人意亂情迷,但這就是糊塗感情仗的縮影,更證明侯麥在兩小時內的精彩感情交插辯論,其實已經講完多數愛情電影裡的承諾與謊言。

「膝關節」,本名李光爵。資深電影線記者,現任威秀影城總公司公關經理。著作《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

《夏天的故事》Conte d'ete -紅玫瑰、白玫瑰與薰衣草

流浪的水手的心 隨著歌聲搖擺 揚起風帆
在夏天的布列塔尼海灘 流連忘返

別叫他花心大蘿蔔,他只是沒原則了點而已。夏天的布列塔尼,明媚的海灘景致,賈斯柏找到了他生命中白玫瑰、紅玫瑰與薰衣草,卻無意間走進了愛情的迷魂陣中。

聖潔美好的白玫瑰是他的夢中情人,卻有時冷淡得教人心寒;野性熱情的紅玫瑰是完美的玩樂伴侶,但讓人無法相信真愛;而親切貼心的薰衣草,你會喜歡處處都見到她,插在褲袋裡、灑在背包中,不時感受到她柔和的芬芳,但卻絕不會想把她別在正式的禮服上…這個迷路的笨蜜蜂,該怎麼從豔陽下花叢裡,找到自己的方向呢?

愛情的叨絮、歡愉的歌聲、旖旎的風光,侯麥的夏天有著難得的青春洋溢,讓觀眾的心情也不禁會隨之飛舞…

[BACK]

愛情和好女人、好男人的探索…

-蘇士尹

「秋天」是一個為愛作媒的故事。侯麥在電影裡深深的感歎,為什麼單身的好女人比單身的好男人多那麼多。片子一開始一家人餐敘,話題環繞在主角身上,從對話中得知了她內向、不好相處並擁有一座葡萄園,花了近四分鐘白描了一個人,才讓主角姍姍的出現。而她出現的那一幕,正是故事中重要的三個女人,瑪格麗、蘿辛和伊莎貝爾初相逢的那一刻。

這就是侯麥敘事手法,渾然天成的自然,慢慢帶出每一位角色的獨特魅力,不是直白的方式,而是側寫,完全顯現侯麥觀察人的細膩,比如瑪格麗帶好友伊莎貝爾逛她的葡萄園,她叨叨絮絮的說著種葡萄經,明確點出她的用心堅持有機栽培,重質不重量種出最好的葡萄,釀出好喝的葡萄酒。

侯麥所描敘的瑪格麗,魅力並不在於看到她的第一眼,甚至透過蘿辛拍的照片,別人口中形容:「她的眼神很有趣。」點出人的靈魂之窗訴說更多外表之外的一個人的內涵。

《秋天的故事》彷如愛情的探索和好女人、好男人的探索,藉由蘿辛和伊莎貝爾費心幫瑪格麗找對象的過程,其實她們也重新檢視了自己的感情,就像好女人需要用心去挖掘和欣賞,感情,也是一樣,需要用心,才能清楚看到,那麼愛就會如同秋高氣爽的天氣般,明朗。

蘇士尹,自由時報兩性專欄作家、影評人。現任布克文化副總編輯。

《秋天的故事》Conte d'automne -葡萄成熟時,還想談戀愛

金黃色的陽光 伴我漫步悠游自在
灑在秋天滿是成熟葡萄的園裡

在看見綠光、找到真愛的十二年後,「綠光阿姨」伊莎貝改當起月下老人來,她要幫忙牽線的,正是龜毛無比、等著男人從天上掉下來的「釀酒歐巴桑」瑪嘉莉。

雖然歐巴桑極力反對,但綠光阿姨還是決定背著她登報徵友,而且偽裝身份去約會見面,想幫她挑個好的。同時,釀酒歐巴桑兒子的女友,為了擺脫她前一段不倫「老少戀」的藕斷絲連,也準備把前男友(教授)介紹給她…兩個走在愛情道德邊緣的紅娘,該如何不失控地湊和出美好的姻緣呢?

一連串無傷大雅的欺瞞、詭計、背叛與心猿意馬,在看似輕描淡寫的筆觸下,迸出驚人的挑逗性與趣味性,沒有拘泥、教訓,快活地在慶典中起舞,那股自在的喜悅,讓熱愛或不認識侯麥的影迷們,都會興奮忘情地想搖擺起來。秋天,是侯麥最飽滿的一次收成…

[BACK]

突然一切都清楚了…

-劉梓潔

重看《冬天的故事》,只有一句感嘆,那是:十年前,我怎麼可能看得懂?

是的,十年前我就好喜歡好羨慕女主角費麗斯。她一下是少根筋的傻大姊,一下是滿嘴夢幻的懷春少女,特別是那無辜靈動的大眼眨閃著「當下都是真心」,於是她可以一下決定跟溫柔寬厚的理髮店老闆遠走他鄉展開新生活,一下又眷戀器宇軒昂的知識份子那滿室書香的屋子。而周旋擺盪於兩位男士的懷抱中時,仍可以心心念念著那曇花一現般的真命天子——女兒的親生父親。

到底一個假期裡,如伊甸園般的甜蜜愛情,是不堪一擊的幻覺,或剎那即是永恆?被「種下」的小孩彷彿一個證據確鑿的紀念品,不斷提醒費麗斯與觀眾,真愛是存在的,沒有人可以取代他,儘管五年(即幾乎整部電影的片長)完全缺席。電影末了,這位孩子的爹終於出現了。十年前的我,跟著費麗斯歡欣鼓舞,流下開心的淚水,只看到相信愛情,真愛無敵,以為這就是侯麥帶給我們的信念。

十年後,我發現錯了。重點不在命運的巧妙安排,而是費麗斯的體悟與成長。費麗斯說:「突然之間,事情都清楚了。以前我試著去選擇,然後發現根本沒有選擇。」當她如此清楚,不再跌撞尋覓,該出現的就會出現。如果說十年前我羨慕費麗斯,十年後,我深深地同情她。同時,我期待著,下一個十年再重看,侯麥將告訴我什麼?

劉梓潔,2006年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父後七日》編劇、導演,2010金馬獎及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本獎得主。

《冬天的故事》Conte d'hiver -下一個男人不會更好

舊愛往事 是烙在心底淺淺的印記
在冬天雪地裡 留一抹真情足跡

這是「菲莉絲的等愛日記」,癡情與盲目只有一線之隔。菲莉絲與查理相遇在盛夏海邊,有了一段繾綣纏綿的戀情,當假期過去即將分離時,他們約定未來將共度一生。誰知道...一個小小的錯誤,卻導致兩人從此音訊全無。時間跳到五年後的冬天,菲莉絲獨自撫養著那段夏日戀曲的愛情結晶,仍苦苦等著與查理再次相見的機會,瘋了似地想在人群中尋找他的蹤影。即使,也有兩個近乎盲目的癡情漢在守候著她,同樣盼望愛情奇蹟的降臨...你相信生命中唯一的真愛?你相信只要肯執著、永不放棄地等,真愛就會在寒冬後隨著春天的腳步降臨?無論再怎麼鐵齒,侯麥的冬天故事都能說得讓你心服口服。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