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的微笑】、【雙翼勝利女神】、【女神維納斯】,鎮館三寶倉皇而逃!

◎勇奪威尼斯影展雙料大獎
◎倫敦影展觀摩電影
◎多倫多影展觀摩電影


一座羅浮宮,
價值超越整個法國!




Francofonia: An Elegy for Europe

威尼斯金獅獎得主 蘇古諾夫 震撼新作


電影簡介
劇情大綱
戰火羅浮宮
導演介紹
演員簡介
預告觀賞

電影官網                                    中文部落格

【電影簡介】

蘇古諾夫「沒有同類」《攻佔羅浮宮》藝術與生命的豪賭

電影《攻佔羅浮宮》(Francofonia)是俄國大師蘇古諾夫(Aleksandr Sokurov)自奪下威尼斯金獅獎後睽違四年的新作,也是他繼描寫俄羅斯冬宮博物館的《創世紀》(Russian Ark)後,將鏡頭聚焦全世界最大博物館-巴黎羅浮宮。全片創新又充滿詩意,在威尼斯影展首映贏得極高評價、勇奪雙料大獎,美國【好萊塢報導】更稱讚譽它為「一場饕餮盛宴,毋庸置疑的大師之作!」。

《攻佔羅浮宮》劇情描述二戰時德軍攻陷法國,希特勒覬覦羅浮宮的藝術珍品收藏,但當納粹軍官梅特涅趕到時,羅浮宮裡竟已空無一物…。電影探討藝術與權力的曖昧關係,並擬真演出當時搶救藝術品的羅浮宮館長賈克喬札(Jacques Jaujard)與納粹軍官梅特涅(Franz Von Wolff-Metternich)精采攻防的對話。蘇古諾夫打破劇情片與紀錄片的界限,選擇一條「沒有同類」的創新方式拍攝,大膽將魔幻與寫實無縫交織,既有虛構的精彩演出,又有真實的歷史影像,加上【蒙娜麗莎的微笑】、【梅杜薩之筏】、【雙翼勝利女神】和【女神維納斯】等羅浮宮鎮館之寶冷眼見證,功力深厚令人嘆為觀止。更絕的是,片中他還獻聲演出,引領觀眾穿梭時空,參與這場藝術與生命的豪賭。

蘇古諾夫曾在《創世紀》,將藝術寶庫「冬宮」,作為俄國命運的縮影,暗示了「藝術可以拯救一個國家」。這項理念如今在《攻佔羅浮宮》更得彰顯:當德軍攻進法國,因覬覦羅浮宮藏品,市民逃離巴黎但羅浮宮倖存;反觀列寧格勒就沒這般幸運,在德軍包圍下餓殍遍地,甚至成為人吃人的地獄。

在《攻佔羅浮宮》片中,蘇古諾夫還幽默地神來一筆,讓羅浮宮創始者拿破崙與法國大革命自由女神瑪麗安娜赫然現身。羅浮宮能有如此數量可觀、規模宏大的藏品,直接得益於拿破崙的侵略戰爭。只見他理直氣壯高喊「一切都是為了藝術!」,對比一旁喃喃「自由、平等、博愛」的瑪麗安娜,和一心想攻佔羅浮宮的希特勒,形成了絕妙的諷刺!

這部《攻佔羅浮宮》是由《冬日甦醒》、《星光雲寂》法國製片團隊打造,並由四度提名奧斯卡的《醉鄉民謠》攝影大師布魯諾戴邦奈爾(Bruno Delbonnel)負責掌鏡。該片繼《創世紀》後,成為令人讚嘆的「博物館四部曲」之二,蘇古諾夫並計畫再拍攝西班牙的普拉多博物館,以及英國的大英博物館。

[BACK]

【劇情大綱】

1862箱珍貴文物,4000件藝術珍品,203輛卡車連夜撤離巴黎…

由於覬覦羅浮宮價值連城的奇畫珍寶,希特勒下令攻佔巴黎。數百萬市民倉惶逃離,巴黎遭到棄守,瞬間變成空城。德軍昂首闊步進入空蕩蕩的巴黎,羅浮宮垂手獲得,但當納粹藝術管理軍官梅特涅前往視察時,卻發現館內幾乎空無一物…。

梅特涅於是召來羅浮宮館長喬札會面。喬札坦承一手策劃撤離行動,並將藏品及路線詳盡告知。原來提前嗅到煙硝味的他,早將1862箱珍貴文物,4000件藝術珍品打包,並以203輛卡車、總計37趟車隊,連夜撤離巴黎、分散各地城堡藏匿,其中還包括了羅浮宮鎮館三寶:【蒙娜麗莎的微笑】、【雙翼勝利女神】和【女神維納斯】…。

希特勒下令將羅浮宮藏品全數運回德國,梅特涅授命前往清點,卻為驚人的藝術收藏所震撼。此時羅浮宮創始者拿破崙的魂魄,也偕同法國自由女神,重返羅浮宮坐鎮…。納粹軍官梅特涅能順利將所有藏品運回德國嗎?館長喬札又如何能扭轉劣勢,將這批奇畫珍寶留在羅浮宮?一場藝術與生命的豪賭就此展開…。(法國、德國、荷蘭、俄國,90min)

[BACK]

【戰火羅浮宮】

“在羅浮宮,一切藝術都攸關人類,
人類的掙扎、愛恨、屠殺、懺悔、謊言與哭泣…”

藝術拯救了巴黎《攻佔羅浮宮》史無前例藝術品大遷徙

羅浮宮位於巴黎塞納河畔,是法王腓力奧古斯都於1190年下令修建,最初用作監獄。1546年,法蘭西斯一世命令建築師皮耶勒科(Pierre Lescot)依照文藝復興風格改建,並開始從義大利蒐購包括【蒙娜麗莎的微笑】油畫等大量藝術品。1793年8月法國大革命,羅浮宮被改為博物館,首次展出587件藝術品。此後透過捐贈、購買等方式,收藏量直線上升。拿破崙即位後,開始擴建羅浮宮,並將征戰歐洲各國藝術品大量運往羅浮宮。

擁有豐沛藝術收藏的羅浮宮,是法國皇室、貴族、財富和權力的象徵。二次大戰時法國遭德軍占領,由於希特勒鍾愛藝術品,巴黎未受戰事波及。羅浮宮幸運逃過一劫,則全賴當時館長賈克喬札(Jacques Jaujard)的先見之明。喬札搶在戰事爆發前夕,謊稱修館三天,暗中調派數百名員工日夜趕工,將羅浮宮的珍貴收藏分類裝箱,連夜載運到法國境內數百個古堡藏匿。

1940年8月16日,希特勒專屬藝術管理軍官梅特涅(Franz Von Wolff-Metternich)來到喬札辦公室時,羅浮宮幾乎空無一物。但隨著戰事擴張,重要藝術品也不斷遷移藏匿位置,光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搬了五次家。幸好納粹軍官梅特涅暗助館長喬札,拖延文物清點及送回德國的作業。1944年巴黎解放後,藝術品開始運回羅浮宮,掛上原來的位置,一件都沒有少。鎮館三寶【蒙娜麗莎的微笑】、【雙翼勝利女神】、【女神維納斯】及名畫【梅杜薩之筏】的命運和羅浮宮這段史無前例的大遷徙,都在電影《攻佔羅浮宮》(Francofonia)有所描述。

法國羅浮宮現為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擁有藝術收藏達46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8個門類。1989年,為紀念法國大革命二百週年,羅浮宮邀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主導擴建工程,將玻璃金字塔設計為羅浮宮的主要入口處。2016年6月,連日大雨導致巴黎塞納河水位暴漲,羅浮宮緊急將珍貴藝術品搬到地勢較高的地方,成為羅浮宮史上的第二次藝術品遷移。

[BACK]

【導演簡介】

藝術可以救國《攻佔羅浮宮》蘇古諾夫擬拍「博物館四部曲」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Aleksandr Sokurov)是當今俄羅斯影壇最重要的導演之一,被認為是俄國大師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wski)的接班人。他於1951年6月14日生於前蘇聯的波多爾維哈克,擁有高爾基大學的歷史學位,以及蘇聯國家電影學院的電影製作雙學位。2011年,他以電影《浮士德─魔鬼的誘惑》(Faust)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由於有個軍人父親的緣故,蘇古諾夫的童年泰半在波蘭和土耳其度過。他19歲時就開始擔任電視助理導演,一直為高爾基電視台執導電視節目。後來他進入莫斯科電影學院學習,在此期間他初露崢嶸,引起了俄國首席導演塔科夫斯基的注意。在大師的推薦下,蘇古諾夫進入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工作。改革前,他幾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演,這使他一度轉向紀錄片的拍攝。直到1978年,蘇古諾夫以他的第一部電影《無言之歌》(The Lonely Voice of Man)在盧卡諾影展上獲獎,他的作品自此獲得國際的注目,也成了歐美影評界的寵兒。在過去三十年間,其實蘇古諾夫的電影在泛蘇聯國家是被禁止的,直到後來因為獲得塔科夫斯基的支持,蘇古諾夫的電影才在1986年獲得解禁。

有趣的是,蘇古諾夫遲至27歲時才第一次去冬宮,之於博物館學識與藝術涵養卻屬一流。他認為博物館展現了這世界曾經存在的偉大文明,許多甚至比現今所創造的更偉大、更具智慧。因此法國羅浮宮、俄國冬宮、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和英國大英博物館,即身處於一種難以企及的高度。2002年,蘇古諾夫曾在一鏡到底拍攝的電影《創世紀》(Russian Ark)中,將「冬宮」視為最值得驕傲的藝術寶庫,並作為俄國命運的縮影。時隔13年,當有機會以羅浮宮為主題拍攝《攻佔羅浮宮》(Francofonia)時,蘇古諾夫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將使他有機會實現拍攝、令人讚嘆的「博物館四部曲」系列電影夢想。

在這部「博物館四部曲之二」的《攻佔羅浮宮》裡,蘇古諾夫試圖讓觀眾思考一個沒有羅浮宮的法國會變成如何?片中一艘航行在汪洋中的貨船,載滿了人與藝術文物─書籍、繪畫、音樂與雕塑等。當船體負載過重,甲板出現裂紋,這時該保留什麼?是生命?還是那些無法替代的文化遺產?蘇古諾夫曾在拍攝《創世紀》時以「冬宮」象徵必須向前航行的俄羅斯帝國,其間隱喻「藝術可以拯救一個國家」,此次更在新作《攻佔羅浮宮》獲得了充分印證。

蘇古諾夫其他的重要作品還有:《安德烈盧布烈夫》(Andrei Rublev,1966)、《犧牲》(The Sacrifice,1986)、《蘇古諾夫之包法利夫人》(Save and Protect,1989)、《第二層地獄》(The Second Circle,1990)、《母子深情》(Mother and Son,1997)、《希特勒末日》(Moloch,1999)、《遺忘列寧》(Taurus,2000)、《父子迷情》(Father and Son,2003)、《太陽》(The Sun,2005)、《亞歷珊卓》(Alexandra)及勇奪威尼斯金獅獎的《浮士德─魔鬼的誘惑》等,最新作品則為《攻佔羅浮宮》。

[BACK]

【角色/演員簡介】

羅浮宮館長 賈克喬札 / 法國才子 路易度德隆科桑

路易度德隆科桑(Louis-do de Lencquesaing)是名法國演員與編導。他早先由舞台劇發跡,跨入影壇後隨即獲得眾人矚目,曾先後與克勞德夏布洛(Claude Chabrol)、高達(Jean-Luc Godard)、塞德烈卡恩(Cedric Kahn)、阿諾戴普勒尚(Arnaud Desplechin)、拉提雅瑪松(Laetitia Masson)、班諾賈克(Benoit Jacquot)、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帕斯卡波尼澤(Pascal Bonitzer)以及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等大師級導演合作過。最近的作品包括了貝特朗波尼洛(Bertrand Bonello)執導的《巴黎妓院回憶錄》(House of Pleasures)、麥雯(Maiwenn Le Besco)的《守護天使波麗士》(Polisse)以及米雅韓桑露芙(Mia Hansen-Love)執導的《我孩子們的爸爸》(Father of My Children),還曾因此片與女兒艾莉絲德隆科桑(Alice de Lencquesaing)一起訪台宣傳。

除了舞台劇的成就,路易度德隆科桑曾執導過三部短片,2012年則交出入選坎城影展影評人週的導演處女作《衝動》(Au Galop)。他導演的第二部長片現正籌備中。

這次他首度與俄國導演蘇古諾夫合作新片《攻佔羅浮宮》(Francofonia),飾演羅浮宮館長賈克喬札(Jacques Jaujard),當德軍奉命攻陷巴黎時,他一手策劃了羅浮宮奇畫珍寶藏品的秘密撤離。由於預感戰爭即將來臨,他不動聲色宣佈羅浮宮閉館3天,緊鑼密鼓地將所有畫作打包裝箱,連夜向南撤離,分散送往法國各地的祕密城堡藏匿。當最後一件藏品離開羅浮宮的當天,德軍入侵波蘭,二戰就此爆發…。路易度德隆科桑片中表現令人驚嘆,面對納粹德軍的從容自若,身為國家公務人員的克盡職責,「館長賈克喬札」一角在他的細膩詮釋下宛若重現,令人感動萬分…。

納粹軍官 梅特涅伯爵 / 德國男星 班傑明烏澤拉特

德國男星班傑明烏澤拉特(Benjamin Utzerath),1963年生於德國杜塞道夫,畢業於柏林的布希戲劇學院。現居漢堡的他,主要專攻劇場表演,在戲劇界與電視圈擁有非常豐富的表演經驗,曾先後在漢堡恩斯特德意志劇院、柏林城堡公園劇院(Schlosspark Theater)、漢堡阿爾托納劇院以及呂納堡劇院演出。班傑明烏澤拉特曾是漢堡塔莉亞劇院簽約藝人,2004年則恢復為自由身。此外,他也曾赴巴黎夏約宮國家劇院演出。自1988年他參與多部電視影集演出,自此開啟知名度。《攻佔羅浮宮》(Francofonia)則是他的第一部電影。

班傑明烏澤拉特在電影《攻佔羅浮宮》飾演希特勒的藝術管理軍官梅特涅伯爵(Franz Von Wolff-Metternich)。1940年8月16日,德軍攻進巴黎,但當梅特涅來到羅浮宮時,館內幾乎空無一物,所有國寶均已裝箱送至鄉下古堡藏匿。看到空空蕩蕩的羅浮宮,梅特涅竟反而如釋重負,因為他知道希特勒對法國藝術文物名為「保護」,實則準備全數運往德國…。梅特涅於是拂逆了希特勒命令,虛與委蛇利用公文往返拖延,使之獲得保全,倖免於納粹之手。

梅特涅出生於德國貴族家庭,在為納粹效力之前,就是一位藝術史學者和修復專家,曾致力於德國萊茵遺跡的保護。他對藝術的熱愛和信念,凌駕於政治意識之上。由於羅浮宮藏品毫髮無傷,他在戰後不僅免受戰犯審判,戴高樂總統還授予他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班傑明烏澤拉特與飾演羅浮宮館長賈克喬札(Jacques Jaujard)的演員路易度德隆科桑(Louis-do de Lencquesaing),在電影《攻佔羅浮宮》表現驚人,兩人雖因藝術而在靈魂上互通,政治卻讓他們不得不維持一定的距離。一場納粹軍官梅特涅(班傑明烏澤拉特)抽著菸,幽幽望著喬札館長(路易度德隆科桑)打趣問道:「你似乎一直很緊張,是我的制服讓你心神不寧嗎?」,一句話超越了兩人政治與職務上的壁壘,將彼此惺惺相惜表露無遺…。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