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分享】/《4月3週又2天》簡單卻細膩描繪人性

音樂創作人 Lisa

「可以用錢解決的事, 就不要省…」

故事發生在共產時期的羅馬尼亞, 是個有趣的角度.

上世紀自從蘇聯淪落, 在東歐許多的共產國家, 不像柏林, 有一道牆可以拆毀. The fall of Berlin Wall 象徵「新的開始」, 在西方各個電視畫面可以看到這個地球一瞬間的轉變. 但是人性是複雜的. 往往解決一個問題之後, 許多看不到的後果, 尤其是心裡或身體的復原, 不是跟問題的消失一起並行的.

不不不…請不要會錯意.

來自羅馬尼亞的坎城影展新銳導演Cristian Mungiu 沒有要討論政治.

他只是敘述兩個女人的故事.

「雖然在不同的世界, 卻你我都有可能遇到的事情」導演說.

「它不是一個男人或女人的故事, 它是一個在乎人性、有關社會腐敗、罪惡感、濫用自由權力…等等的故事.」

導演敘述手法格外簡單, 卻細膩、高明和精彩. 是在這個華麗的影音世界值得受注目的一個觀點, 因為他再一次提醒我們長期過度浪費的資產國家, 很多所謂「需要的消費」是可有可無的. 從音樂人的角度就是說, 過度的包裝是騙不了人的, 長期下來更沒有好處. 一切回歸到原創的歌曲和有特質的歌聲, 完美的包裝會使作品的效應更滿, 但好的包裝也並非就是要加很多東西. 如同一度丹麥導演Lars Von Trier(拉斯.馮. 提爾)的Dogma 95 (道格瑪95共同體, 道格瑪宣言), 歐洲羅馬尼亞新浪潮一再挑戰好萊塢電影工業, 擺明極簡化的藝術態度, 相當符合法國坎城一向支持附爭議性精神的影片.

有意思的角度在於, 對一個在資產自由民主國家長大的人, 『4週3月又2天』試圖說明共產國家的「不自由」對一個人的生存意識如何展開了另一個可能性. “You cannot fight against nature”, “la Nature suit son cours”… 自然是不能被停止而只是不斷的演變. 例如, 「黑市」的存在, 是不管自由不自由, 只要復合人的需求, 就會有的現象. 至於那個道德的界限又如何分明?答案就很難黑白分明….

導演在來台座談會的時候又說,

「…想起二十年前, 自己年輕時總有做過一些不太自豪的事」 那時候真想問他, 「譬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