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張吉安拍女同學棄子《搖籃凡世》三度挑戰大馬禁忌 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周五登場

海鵬電影電子報2025/09/10

世界民族電影節登場《搖籃凡世》金馬獎得主張吉安明天抵臺

一年一度的「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2025 World Ethnic Film Festival),後天周五(9/12)即將登場!今年以「跟著電影去旅行」為主題,精選21部電影、作70場免費欣賞,邀請觀眾展開一場場跨越民族、文化、藝術,以及充滿生命體悟的旅行,其中更有七部全新電影,包括開幕片《狼群總在夜晚來臨》(The Wolves Always Come at Night)、閉幕片《與達賴喇嘛談心:尋找幸福的智慧》(Wisdom of Happiness)、德國文學電影《卡夫卡最後的愛》(The Glory of Life)及《快遞書書》(The Door-to-Door Bookstore)、愛爾蘭動畫《女孩的靈緹犬》(A Greyhound of a Girl)、臺灣印尼合拍的紀錄片《新來的小朋友》(Tuned In),以及馬來西亞社會寫實電影《搖籃凡世》(Pavane for an Infant)等,都是臺灣首映的電影。為加強國際影人交流,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特地邀請《搖籃凡世》導演,也是金馬獎得主張吉安(Chong Keat Aun)明天(9/11)專程來臺宣傳。《搖籃凡世》周末起將於臺南臺灣文學館、臺北華山電影館、臺中新時代大魯閣威秀影城、高雄喜樂時代影城總圖店,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等地陸續放映,歡迎觀眾熱烈參與。

解降師之子搖身金馬獎得主《搖籃凡世》三度挑戰大馬禁忌

張吉安成長於馬、泰邊界的吉打州,父親是當地的驅魔解降師。他於影視系畢業後曾擔任剪接師、星洲日報記者、劇場創作等工作,並發起《鄉音考古》計劃、行腳大馬各大鄉鎮,採集各種籍貫長者口述歷史長達20年之久,內容涵蓋下南洋、二戰經歷、民俗野史、口傳歌謠、戲班曲藝、513事件等,更於馬來西亞國家電台節目擔任廣播人12年,曾獲「安卡莎國家廣播大獎」最佳廣播人獎。

2020年,張吉安首部電影《南巫》,以童年真實經歷、描述父親遭人下降頭事件故事,榮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奈派克獎和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第二部電影《五月雪》,劇情以大馬1969年「513事件」為故事背景,勇奪威尼斯影展電影藝術獎,除獲選為當年金馬影展開幕片,更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9項大獎提名。這部一窺大馬保嬰艙議題的新作《搖籃凡世》,則是他的第三部電影,除獲選東京國際影展,並連獲金馬國際影展、上海國際電影節選映,更榮膺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片。有趣的是,由於大馬民風保守,張吉安的《南巫》及《五月雪》都因議題敏感,歷經多次修剪後才准許上映。新片《搖籃凡世》三度挑展大馬禁忌,卻成為張吉安最快過審的電影,現正在馬來西亞上映中。張吉安這次來臺,除將出席本周六臺南臺灣文學館專題講座,以及下周臺北華山電影館的映後Q&A,並將為《搖籃凡世》在臺上映展開宣傳,歡迎觀眾熱烈參與。

張吉安拍女同學棄子經歷《搖籃凡世》榮獲瑞士評審團大獎

驚人的是,《搖籃凡世》的拍攝靈感,竟源於張吉安大學同學的親身經歷。9年前張吉安還在主持廣播時,發現他的大學女同學曾秘密產子,因無力撫養、將嬰兒棄置「保嬰艙」,卻因沒留下識別身份資料,當感到內疚、希望尋回孩子時,一切已來不及。這位女同學後來一直在「保嬰艙」做志工,除彌補當年愧疚,也期盼奇蹟可能出現。張吉安表示,「保嬰艙」在大馬彷彿「隱形的存在」,人們視而不見、更絕口不談。他曾採訪該同學並錄製成節目,卻因題材太過敏感而遭到禁播。直到獲得大馬娛樂界巨擎林錦成拿督支持,《搖籃凡世》於是誕生。片中一開場陷天人交戰的年輕母親,無力撫養新生命,望著保嬰艙關上、即將天人永隔的倒數30秒,如煉獄般煎熬的畫面,就是出自當時女同學的親身經歷。電影被國際媒體形容是「一首伴著搖籃曲的青春輓歌」,勇奪瑞士弗里堡國際影展青年評審團大獎。

「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今年共規劃「世界民族大觀」、「亂世浮生路」、「電影是本書」、「成長出發吧!」和「性別平等了沒?」等五大單元,內容涵蓋民族的傳承與改變、歷史的騷動、文學中的民族,乃至未來主人翁的成長對望等議題;更首開先河加入性平議題電影,全方面傳達人類的共通語言-愛與自由等普世價值。70場電影欣賞完全免費,將於9月12–21日於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及花蓮等六地盛大舉行。歡迎觀眾踴躍報名索票,節目及活動則持續鎖定「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官方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