淒美揪心!橫掃「挪威奧斯卡」阿曼達獎4項大獎
由《世界上最爛的人》男女主角再度合體演出的電影《復活劫》(Handling the Undead),是挪威新銳女導演蒂亞希維斯頓達(Thea Hvistendahl)的首部劇情長片,故事講述三個家庭在奧斯陸大停電後,面對死去親人歸來的駭人現象,生活看似重回正軌,卻發現心心念念的愛人、竟像具毫無生氣的行屍走肉,這時他們必須看清:死而復生的他們,是否還是真正的人…。《復活劫》全片以35釐米膠卷拍攝,冷冽色調和精心設計的畫面,搭配場面調度與令人惴惴不安的配樂,營造一場沉浸式的觀影體驗。《復活劫》不僅榮獲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原創音樂),更一口氣榮獲「挪威奧斯卡」阿曼達獎(Amanda Awards)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妝髮、最佳聲音設計等4項大獎,成為當屆阿曼達獎最大贏家之一。
這部奇幻驚悚的電影《復活劫》,講述三個家庭直面死亡與人性,盡顯悲傷、失落、希望與愛的故事。電影改編自電影《血色入侵》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John Ajvide Lindqvist)的小說新作〈斯德哥爾摩復活人〉,並由他親自編劇。導演希維斯頓達為營造全片充滿死亡的腐朽氣息,決定以35釐米2齒孔特藝寬銀幕底片拍攝,捕捉每個角色的情感狀態,打造既美麗又令人不安的氛圍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為精準塑造「復活人」,導演希維斯頓達進行大量考究,與病理學家、殯葬業者、掘墓人等專家交流後,和表演指導設計了亡者的身體語言,更參考大量腐屍圖片,好讓演員們更貼近「真實死亡狀態」。
《復活劫》歷經35天、橫跨挪威、瑞典、希臘等三國拍攝,並用四個月時間完成後製。導演希維斯頓達感謝配樂師彼得雷本(Peter Raeburn),除創作一首首令人不安又充滿情感的配樂,助《復活劫》一舉勇奪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值得一提的是,《復活劫》更邀請了坎城影后蕾娜特萊茵斯薇(Renate Reinsve),與北歐男神安德斯丹尼爾森李(Anders Danielsen Lie)攜手加入、共譜這部淒美揪心的復活「屍」篇-《復活劫》。
奧斯陸的盛夏騷動不安,失去親人的憂傷滲進生活的每一處隙縫。直到那天,異象落滿人間,躺在地底的男孩重新甦醒、死在手術台上的愛妻睜開眼睛、久違的摯愛以蒼老之軀歸來,三個充滿渴望的家庭,就在錯亂混沌中迎回了至親。他們不是活屍,也難稱亡靈,只有空洞但會流淚的眼睛,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何歸返,但最後相聚的時光何其珍貴。續命的日常有激動欣喜,也摻雜著惴惴不安,所謂再見,真的有盡頭嗎?
改編自《血色入侵》原書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的同名小說,挪威新銳導演挑戰活屍題材新篇章,在日舞影展亮相。以極簡的台詞、內斂克制的表演、慢調疏離的攝影,冷靜凝視生與死的交界,在悲傷、詭異與希望之間曖昧擺渡,襯以勾人心魂的配樂。調度極致的北歐冷冽影像,獻上一部關於悼亡的感官詩篇。(挪威、瑞典、希臘、丹麥,98 min)(文字取自金馬奇幻影展)
蒂亞希維斯頓達(Thea Hvistendahl)1989年出生於挪威,因為看了大衛林區的《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而首次接觸電影,大受震撼的她更一連看了六遍。希維斯頓達原先主修歷史和西班牙文,並未意識到未來有機會踏入影壇。但在2013年,她突然靈光一閃,確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電影導演,因此開展新道路,持續創作電影作品,憑藉富有創意且敏銳的敘事手法,與強烈的視覺風格,入圍各大國際影展並斬獲無數獎項,包括曾以劇情短片《Virgins4Lyfe》入圍美國西南偏南影展評審團大獎、驚悚短片《撒旦之子》(Children of Satan)獲得西班牙錫切斯奇幻影展德隆大獎、以及實驗紀錄電影《再見蒙特貝羅》(The Monkey and the Mouth)入選瑞典哥特堡國際影展,並獲得「挪威奧斯卡」阿曼達獎(Amanda Awards)4項大獎提名,收穫熱烈迴響。
《復活劫》是希維斯頓達的首部劇情長片作品,自美國日舞影展世界首映後一鳴驚人,不僅榮膺義大利蔚藍海岸國際影展(Rivier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導演大獎,更橫掃「挪威奧斯卡」阿曼達獎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妝髮、最佳聲音設計等4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復活劫》改編自瑞典作家倫德維斯特的同名小說,希維斯頓達坦言自己非常喜歡他的作品,並對其在現實故事中引入超自然的魔幻元素深深著迷,直呼在獲得改編授權後「超級激動興奮」,甚至連劇本都還沒下筆,就決定要讓電影承襲小說的陰鬱風格,不僅充滿對存在主義的反思,更要「令人心碎」。
在改編《復活劫》劇本時,導演希維斯頓達與原著作者倫德維斯特,決定縮小小說的世界觀,摒除書中詳細描述的環境與事件,轉而聚焦各個角色在面對「失去」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並帶領觀眾思考表達悲傷的各種方式。希維斯頓達表示自己的初衷一直是「創造美麗而不安的觀影體驗」,為了在最精簡的劇情鋪陳中,讓觀眾感受失去親人時的無處安放感,希維斯頓達與劇組花了好一番工夫才定案最終的場面調度,在恐懼與同情之間反覆游移,放大詭譎不安的不確定性,獻給觀眾最完美的感官詩篇。
電影《復活劫》編劇兼原著小說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John Ajvide Lindqvist),1968年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在踏入文壇之前,他曾作為一名魔術師,獲得北歐魔術牌技比賽亞軍。隨後擔任脫口秀喜劇演員長達12年,再轉戰戲劇圈,寫出膾炙人口的電視劇《Reuter & Skoog》,並著有多部舞台劇作。倫德維斯特的文壇處女作〈血色童話〉(Let the Right One In)憑藉精彩的敘事加上對恐怖與想像的強大發揮,在瑞典造成轟動,不僅榮獲「挪威最佳小說獎」、入選「瑞典電台文學獎」,更勇奪「拉格洛夫文學獎」殊榮,並屢獲改編成電影《血色入侵》、《噬血童話》等,累計橫掃全球90座大獎。
《復活劫》改編自倫德維斯特的第二本小說〈斯德哥爾摩復活人〉,以「復活人」作為聲東擊西的媒介,直擊人心黑暗的一面,被英國【獨立報】大讚「讓人回想起史蒂芬金的全盛時期」。值得一提的是,倫德維斯特在寫完小說後,便著手改編電影劇本,導演希維斯頓達則在電影前期階段加入,兩人成為共同編劇,很快達成共識,將故事核心鎖定在書中的三個家庭,導演希維斯頓達更在受訪時大讚倫德維斯特「給了我很大的自由」。
坎城影后蕾娜特萊茵斯薇(Renate Reinsve)生於1987年,16歲時退學前往蘇格蘭,並在愛丁堡的酒吧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就讀奧斯陸藝術學院(Oslo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Arts),畢業即進入特倫德拉格劇院(Trøndelag Teater)演出,曾以戲劇《老婦還鄉》(Der Besuch der alten Dame)榮獲挪威戲劇「海達獎」(Hedda Awards)最佳女配角獎,大滿貫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更在看完萊茵斯薇的劇場演出後,和導演尤沃金提爾(Joachim Trier)大讚「舞台上有一個很棒的女孩」,開啟影后誕生之路。萊茵斯薇2011年起踏入影壇,在電影《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Oslo, 31. august)中嶄露頭角,隨後參演將近20部影視作品,逐漸為人所知。2021年,萊茵斯薇在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中擔綱女主角,演活年輕世代「渣女」形象,以極具感染力的細膩詮釋,一舉成名並榮登坎城影后寶座。
《復活劫》是萊茵斯薇獲坎城影后桂冠之後的第一部電影,但其實她早在2019年就加入了《復活劫》劇組,在片中飾演痛失愛子的母親安娜,在兒子過世後一蹶不振、心如死灰。直到某天工作途中遇上首都大停電,到家後發現兒子竟死而復生,震驚、悲傷、憤怒等情緒一股腦湧上心頭、戰勝理智,竟讓她將保鮮膜纏滿全臉試圖了結生命,冷靜下來後才逐漸面對現實,決心誓死保護兒子。
有趣的是,萊茵斯薇在拍攝現場的兒子竟是一尊人偶,原來真人演員在鏡頭面前太有「活人感」,劇組決定利用特效,讓萊茵斯薇與人偶對戲,再搭配男孩演員的動作表演與特效,創造貨真價實的復活人。而劇組為了捕捉萊茵斯薇最真實的情感,在拍攝母子重逢戲之前,費盡心神在現場藏匿那位「兒子」,等到開拍當下,萊茵斯薇推門而入,看見毫無血色、奄奄一息的男孩,令百感交集的她情緒潰堤、無聲哭泣,真情流露的演技獲得滿堂彩,更獲影評盛讚「令人揪心、印象深刻」!
安德斯丹尼爾森李(Anders Danielsen Lie)1979年1月1日出生於挪威奧斯陸,是名電影演員、音樂家及醫生。在演員母親的薰陶下,他11歲就出演電影《赫爾曼》(Herman)嶄露頭角,並以超年輕之姿榮膺巴黎電影節影帝,卻淡出童星演員路,直到2006年,丹尼爾森李在醫學院畢業前夕,不敵導演尤沃金提爾的「三顧茅廬」,答應主演電影《愛重奏》(Reprise),以出色演技驚艷影壇,自此星路大開。丹尼爾森李隨後演出口碑佳作《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私人採購》(Personal Shopper)、《柏格曼的島》(Bergman Island)、《0722:極右挪威》(22 July)等多部作品,更以《世界上最爛的人》圈粉無數,勇奪挪威阿曼達獎最佳男配角獎,並與多位國際知名導演合作。有趣的是,丹尼爾森李因帥氣隨性的形象,以及其醫師的雙重身分,被笑稱是「被全職醫生耽誤的演員」,實力派演技有目共睹。
丹尼爾森李在新片《復活劫》中飾演脫口秀演員大衛,與妻子育有兩個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然而在一晚演出結束後,丹尼爾森李接到醫院電話,得知妻子出了嚴重車禍、性命垂危,急忙趕到醫院,竟發現躺在病床上的妻子早在車禍當下死亡,卻因不明原因再度甦醒過來。一場在醫院全家團圓的戲堪稱本片最痛心時刻,丹尼爾森李在孩子面前目睹妻子發狂掐死一隻兔子後,意識到深愛的伴侶早已不在人世,到家後崩潰大哭,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令人動容,更助本片勇奪瑞士紐沙特國際奇幻影展最佳影片、最佳歐洲奇幻電影雙料大獎。
邦特波桑(Bente Børsum)1934年生於挪威奧斯陸,1958年畢業於奧斯陸藝術學院,是坎城影后蕾娜特萊茵斯薇的資深學姐,更在1989年成為學院院長,是挪威影壇的國寶級傳奇人物。波桑的從影生涯始於 1960 年,演員處女作《狩獵》(The Hunt)在當年入圍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並在挪威電影史上佔據重要地位。波桑曾以轟動一時的大尺度電影《他媽的房子》(His Mother's House)勇奪「挪威影評人協會獎」,並在深耕影劇界多年後,於 2023年獲頒挪威影壇象徵終身成就地位的「榮譽阿曼達獎」(Honorary Amanda Award)。
《復活劫》是波桑的最新演出作品,她在片中飾演失去一生摯愛、剛為老伴舉行葬禮的獨居婦人朵拉,在首都大停電後,波桑在睡夢中被家中的動靜驚醒,下樓竟發現過身的愛人竟坐在餐桌邊一動不動、全身僵硬冰冷,於是開始照顧起復活老伴的生活起居,珍惜再次相愛的時光。波桑在電影《復活劫》將摯愛復活歸來時的震驚與幸福感拿捏得恰到好處,在詭譎不安的氛圍之下,充分展露對愛人的無盡思念,一幕幕共度人生的日常寫照更令觀眾無比動容,而當不知名的駭人現象事態加劇,波桑與老伴的結局更令人不勝唏噓。波桑膽怯溫柔的形象不僅賺人熱淚,國寶級的演技更讓《復活劫》的全片質感再度昇華,獲【好萊塢報導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大讚是「一曲出乎意料的淒美輓歌!」